近几年,北京城市的慢行系统品质在不断提升,自行车正在慢慢回归城市,选择骑行方式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天,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节目,特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轨道交通所工程师 孙鹏飞、肖元轶;助理工程师 郭毓明来和大家聊聊“慢行”北京。
近年来,骑行的“江湖地位”逐年递增,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也从一种出行方式变为了一种健康、活力的生活方式。一起看看为什么TA能这么刚的热血回归?
“我不堵车,我机动灵活”——骑行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主要服务于1-5公里范围内的中短距离交通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出行。自行车机动灵活,不受道路拥堵的影响,在中短距离出行中优势非常明显,较其他交通方式往往耗时最少,也最准时。以自专路为例,对于住在回龙观、在软件园上班的通勤者来说,使用自专路骑行上班就是最快捷的一种出行方式,孙鹏飞在节目中介绍。
“我很健康,也很随性”——自行车不仅仅一种出行工具,它还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街道活力的重要方式。骑行过程消耗大量能量(每蹬一脚,都是和卡路里的较劲),是有效的锻炼方式,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骑行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城市风景、感受城市风貌和体验街道商铺,随时驻足休息和休闲消费(大概是你可以随时停下来,整个肉夹馍配咖啡),对于增强城市活力和提升城市魅力具有重要作用。
“我很碳中和”——骑行也是助力碳减排的一项重要手段,若1名小汽车使用者改为使用自行车出行,一年就能够减少1吨的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上“吨”级的项目,不考虑参与一下么?)
进阶选手可冲的路线——在城区中体验最好的路线那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安街,西起复兴门、东至建国门,并且沿途禁止电动自行车行驶,是大家开始骑行的不二选择。两座彩虹桥也是众多骑行者的打卡地,无论何时都能看到驻足的骑行者们,郭毓明介绍。
如果觉得14公里的路程太短、不够过瘾,那么可以选择沿着长安街一直向西至首钢大桥,道路平坦顺畅,骑行体验非常好,不过向西骑行会一直处于上坡,对体能是一大考验(骑不动咱也可以下来推着走)。
过了首钢大桥就是门头沟区,有着骑行圣地之称的“戒潭”指的就是戒台寺、潭王路,是骑行爱好者们比较喜欢的一条进阶路线。
同样受欢迎还有昌平区的环大杨山、延庆区的冰川绿谷小环线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密云区政府发布的“京华水源 百里骑迹”文旅骑行路线等。上述提及的路线均有较大的坡度爬升且距离较长,适合具备一定骑行经验的骑行者进阶挑战,路线并不固定,大家可以网上搜索相关的路书。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北运河大桥至甘棠大桥段),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两岸全程10公里,西岸沿线的月岛闻莺观景平台更能够将运河之美尽收眼底。
凉水河绿道,在风景优美的同时具备着完善的设施水平,包括骑行驿站、空中景观廊道、滨水平台等,并且设立了儿童趣味骑行区域。
昌平区的42公里绿道,南起奥林匹格森林公园,北至十三陵水库,串联起东小口公园、贺新公园、太平郊野公园等,是周末家庭骑游的好去处。
延庆区的妫河生态走廊,全长约70公里,临近野鸭湖湿地公园,正值春夏时节,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垠的芦苇、成群的飞鸟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怀柔区的雁栖湖,环湖骑行一周大约13公里,沿途设有休憩驿站、观景平台、游船码头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除此之外,在雁栖湖西侧就是有着“南有普陀 北有红螺”之说的红螺寺景区,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感受这座“碧波藏古刹”的千年古寺。